击的成语(共111个)
车击舟连
成语解释:车相撞,船相连。极言车船之多。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君以试大理评事佐荆南两税使,督食饶给,车击舟连。”
内外夹击
成语解释:夹:从两方面来的。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台儿庄正面之敌,经我军于六日夜开始总攻,内外夹击……尚据险顽抗,战况之烈,空前未有。”
敲金击玉
成语解释:见“敲金击石”。
成语出处: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风咏月长才思,吐敲金击玉款言词。”
撞钟击鼓
成语解释:奏乐,指寺院的晨钟暮鼓。
成语出处:战国・郑・墨翟《墨子・非乐上》:“撞巨钟,击鸣鼓。”
纵兵追击
成语解释:纵:发,放。
派出军队追击敌人。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半济而击
成语解释:半济:渡河渡过一半。
当敌人渡河渡过一半的时候再去攻击。指善于捕捉有利时机攻击敌人。成语出处:《孙子・行军篇》: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悲歌击筑
成语解释: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载: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
乘间击瑕
成语解释:乘:趁,利用;间:间隙;瑕:空隙。
钻空子,打击对方薄弱的地方。成语出处:《历代名将言行录》卷二十八:坚壁清野以为体,乘间击瑕以为用,战虽不足,守则有余。
东声西击
成语解释:犹言声东击西。扬言要攻此方,实际却攻彼方。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喻战送李永敷南归》:“子知战乎……神出鬼没,东声西击,变化而无常者,用也。”
夺笏击贼
成语解释:注:[1]笏:音ㄏㄨˋ,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手版,如玉笏、象笏、朝笏。
[2]泚:音ㄘˇ。
后以此典形容忠臣誓死捐躯。成语出处:《旧唐书・段秀实传》:“明日,(朱)泚召秀实议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僭位,秀实勃然而起,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曰:『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遂击之。泚举臂自捍,才中其颡,流血匍匐而走。凶徒愕然,初不敢动;而海宾等不至,秀实乃曰:『我不同汝反,何不杀我!』凶党群至,遂遇害焉。”
耳濡目击
成语解释:濡:沾湿。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成语出处:明・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分进合击
成语解释: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风飑电击
成语解释:飑:强风突然发作。
风雨雷电交加。比喻风气或某种现象极盛。成语出处:汉・班固《答宾戏》:游说之徒,风飑电击。
抚掌击节
成语解释:抚掌:拍手。
击节:打拍子。
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成语出处:《晋书・谢尚传》:“便着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
击钟陈鼎
成语解释: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