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的成语(共157个)
防不及防
成语解释:防:防备。
指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7回:“可见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风马牛不相及
成语解释: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
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
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鞭长莫及
成语解释: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
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成语出处:清・昭槤《啸亭续录・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不可企及
成语解释:企:踮起脚跟向前望;引申为盼望;及:达到;企及:希望达到。
形容远远赶不上。成语出处:唐・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爱屋及乌
成语解释:乌:乌鸦;爱屋:喜爱那所房屋;及乌: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
比喻因喜欢某个人,也连带着喜欢跟这个人有关的人或物。成语出处:《尚书大传・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望尘莫及
成语解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愚不可及
成语解释:及:赶上。
形容愚笨到了极点。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迅雷不及掩耳
成语解释: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晋书・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成语解释: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成语出处: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措手不及
成语解释: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
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成语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过犹不及
成语解释: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剥肤及髓
成语解释:比喻盘剥深重。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独孤及传》:“拥兵者第馆豆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追悔何及
成语解释:悔恨以往的事情,但已无法改变了。亦作“追悔不及”。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庄宗本纪八》:“将士经年离隔父母,不取敕旨归宁,上贻圣忧,追悔何及!”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慎守诀》:“世上之人,多嗜欲伤生伐命,今古共焉;不早自防,追悔何及?”
罚不及嗣
成语解释:嗣:后嗣,子孙。
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兄死弟及
成语解释:原指哥哥死了,弟弟即位做君主。后也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职位和事业。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