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的成语(共40个)
蒙面丧心
成语解释:蒙:包,遮蔽。
遮起脸面,不讲良心。比喻厚颜无耻,伤天害理。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你的罪过,朝野俱知,蒙面丧心,还敢入庙!”
吴下阿蒙
成语解释: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成语出处:晋・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发蒙振落
成语解释: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
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发蒙振聩
成语解释: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蒙振聩。”
蒙头转向
成语解释: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
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成语出处: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
蒙昧无知
成语解释:愚钝糊涂;没有知识;不通事理。
成语出处:《晋书・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坑蒙拐骗
成语解释: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
成语出处:《文汇报》1986.7.19:“坑蒙拐骗发不了大财,发了小财也长不了。”
薏苡蒙谤
成语解释: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同“薏苡之谤”。
成语出处:《明史・项忠传》:“昔马援薏苡蒙谤,邓艾槛车被征。”
蒙以养正
成语解释: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成语出处:《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在鼓里
成语解释: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
蒙混过关
成语解释:用欺骗的手段逃避询问或审查。
成语出处:林予《雁飞塞北》第34章:“你是想靠这场大水来蒙混过关!不行,这一关你过不了。”
狐裘蒙戎
成语解释:狐裘的皮毛凌乱。亦以喻国政混乱。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被灾蒙祸
成语解释:被:遭,受;蒙:受。
比喻遭受到灾难和祸害。成语出处:东汉・王充《论衡・命义篇》:“人命有长短,时有盛衰,衰则疾病,被灾蒙祸之验也。”
连蒙带骗
成语解释:欺蒙,欺骗别人。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要是他再滑一点,连蒙带骗,常常使点坏心眼,在这么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就不说飞黄腾达吧,总不至于丢差事。”
麋蒙虎皮,攻之者众
成语解释:麋:麋鹿。
麋鹿如果披上虎皮,攻击者比攻击真老虎还多。比喻诸侯掠取天子之位必然会引起众怒而群起攻之。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臣请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人犹攻之也。若使泽中麋蒙虎之皮,人之攻必万于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