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竿的成语

竿的成语(共38个)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ǎi chǐ gān tóu , gèng jìn yī bù

    成语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 红日三竿

    hóng rì sān gān

    成语解释:指日高三竿;天已大亮;时候不早了;也作“日上三竿”。

    成语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

  • 日出三竿

    rì chū sān gān

    成语解释: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成语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 更进一竿

    gèng jìn yī gān

    成语解释:更:再,又;竿:竹竿。
    又前进了一步。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竿见影

    lì gān jiàn yǐng

    成语解释: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成语出处:宋・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

  • 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成语解释:揭:举;竿:竹竿;指旗帜。
    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日上三竿

    rì shàng sān gān

    成语解释: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成语出处:宋・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

  • 竿子打不着

    bā gān zi dǎ bù zháo

    成语解释:比喻远得不沾边。

    成语出处:母国政《飘飞的大雪》:“现在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在国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友,想方设法要出去。”

  • 一竹竿打到底

    yī zhú gān dǎ dào dǐ

    成语解释:指一次就做成功。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抛。”

  • 竿子捅到底

    yī gān zǐ tǒng dào dǐ

    成语解释:指一步到位。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章:“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骂到了皇帝头上。”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zhǎn mù wéi bīng , jiē gān wéi qí

    成语解释:兵:兵器;揭:举。
    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上》:“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竿头日进

    gān tóu rì jìn

    成语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后会仙记》:“(青青柳)复吟云:‘学问无穷水接天,竿头日进古人言。’”

  • 竿头一步

    gān tóu yī bù

    成语解释:比喻更进一步。

    成语出处: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 竿头日上

    gān tóu rí shàng

    成语解释: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
    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成语出处:《秉烛谈》:“招贤大师赠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百尺竿

    bǎi chǐ gān tóu

    成语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成语出处: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