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的成语(共142个)
- 弃若敝屣- 成语解释:亦作“弃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 -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 如弃敝屣- 成语解释:丢掉无用的东西,一点也不可惜。 -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 弃短就长- 成语解释: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 成语出处:东汉・孔融《肉刑议》:“胡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也。” 
- 前功尽弃- 成语解释:以前的功劳、成绩完全丢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 全功尽弃- 成语解释:功:功效,功绩;弃:丢掉。 
 全部功效都丧失干净。- 成语出处:《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 人弃我取- 成语解释: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 丢盔弃甲- 成语解释: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 
 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成语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 弃甲曳兵- 成语解释: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 
 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抛戈弃甲- 成语解释: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 自弃自暴- 成语解释: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 -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凡为血气所移者,皆是自弃自暴之人耳。” 
- 至智弃智- 成语解释:智慧达到极点,就可舍弃智慧不用。 -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任数》:“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 
- 弃邪归正- 成语解释: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 成语出处:清・钮琇《觚剩・舒氏义烈》:“今公已弃邪归正,承袭王封。” 
- 故旧不弃- 成语解释: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 
 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成语解释:指抛弃觉得可惜,但吃起来没有味道。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 -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成语解释:味:滋味。 
 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