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托的成语

托的成语(共48个)

  • 物寓感

    tuō wù yù gǎn

    成语解释: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成语出处:明・王炜《慈竹堂记》:“夫奉亲致养者,孝子之折分;托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 物引类

    tuō wù yǐn lèi

    成语解释: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黄鲁直书》:“《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

  • 物连类

    tuō wù lián lèi

    成语解释: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见“托物引类”。

    成语出处:明・王炜《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诗之为用,共托物连类,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

  • 公行私

    tuō gōng xíng sī

    成语解释: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成语出处: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 物感怀

    tuō wù gǎn huái

    成语解释: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成语出处: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未暇尔尔。”

  • 物陈喻

    tuō wù chén yù

    成语解释:借事物设喻。

    成语出处:元・杨载《诗法家教・讽谏》:“古人凡欲讽谏,多借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

  • 诸空言

    tuō zhū kōng yán

    成语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成语出处:清・朱珪《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 之空言

    tuō zhī kōng yán

    成语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成语出处:汉・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

  • 于空言

    tuō yú kōng yán

    成语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成语出处: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 哑子

    yǎ zǐ tuō mèng

    成语解释:见“哑子做梦”。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做了个哑子托梦,说不的这场板障。”

  • 互相推

    hù xiāng tuī tuō

    成语解释: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成语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彼此互相推托,皆齐之不收,反遗之以与金人用。”

  • 物喻志

    tuō wù yù zhì

    成语解释:借事物以寄托自己远大的志向。

  • 展转推

    zhǎn zhuǎn tuī tuō

    成语解释:展转:同“辗转”,循环反复;推托:借故推延。
    指一再拖延推辞。

    成语出处:明・瞿佑《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展转推托,遂及半年。”

  • 辗转推

    zhǎn zhuǎn tuī tuō

    成语解释:辗转:经过许多人或许多地方。
    反复拖延推辞。

    成语出处:明・瞿佑《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辗转推托,遂及半年。

  • 指亲

    zhǐ qīn tuō gù

    成语解释:指为亲戚,假托故旧。谓攀附有权势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指亲托故厮还,趋时附势故相干。”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