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的成语(共48个)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成语解释:一旦接受他人的请托,就应该自始至终将其所托之事完成。今人多作“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成语出处:金瓶梅第五十六回:“受人之托,必当终人之事。我今日好歹要大官人助你些就是了。”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回:“女待诏道:『说来果忒希奇,忒好笑。我若不说,便不是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托公报私
成语解释:借公事报私怨。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
六尺之托
成语解释:托:委托。
指受嘱托抚育遗孤。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
托骥之蝇
成语解释: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隗器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李贤注:“张敞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然无损于骐骥,得使苍蝇绝群也,’见敞传。”
托凤攀龙
成语解释: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扬戏传》:“宗计于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家破人亡。乖道反德,托凤攀龙。”
攀亲托熟
成语解释:攀:牵挽。
拉亲戚关系,认作朋友。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他与那猪八戒当时寻到我的门前,讲甚么攀亲托熟之言。”
假名托姓
成语解释:冒充别人姓名。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3回:“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
设言托意
成语解释:托:寄托。
用言语寄寓心意。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人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船骥之托
成语解释:船骥:船只和千里马;托:信托。
比喻可信托,可重用的人才。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知度》: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骥也。
堪托死生
成语解释:堪:能够,可以。
能够将生死大事相托付。比喻完全可以依赖和依靠。成语出处: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攀龙托凤
成语解释:攀:高攀,接近;托:依附。
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托妻寄子
成语解释:托:请托。
将妻子儿女送到别人家寄养。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必是闻得老夫虚名,欲待托妻寄子。”
托孤寄命
成语解释:托孤:以遗孤相托;寄命:以重要事情相托。
临终前将孤儿及重要事情相委托。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第七卷:“故逆知其可以托孤寄命,韩魏公之凝立,亦此类也。”
托物寓兴
成语解释: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成语出处:《宣和画谱・文同》:“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