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的成语(共84个)
厉精更始
成语解释:厉:振作,奋勉;更始:除旧布新。
振奋精神,进行革新。成语出处:《汉书・宣帝纪》:“其赦天下,与士大夫厉精更始。”
睹始知终
成语解释: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成语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慎终若始
成语解释:慎:谨慎。
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成语出处: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将德》:“不轻寡,不劫于敌,慎终若始。”
始终若一
成语解释:同“始终如一”。
成语出处:《周书・于谨传》:“故功臣之中,特见委信,始终若一,人臣间言。”
终始如一
成语解释:终:结束;始:开始。
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成语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
敬终慎始
成语解释:为人处事小心谨慎。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事君慎始而敬终。”
敕始毖终
成语解释:自始至终警饬谨慎。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凡综理彭氏家政七十余年,敕始毖终,内外秩秩。”
谨本详始
成语解释:谓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成语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
洒心更始
成语解释:犹言改过自新。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述赦》:“谋反大逆不道诸犯,不当得赦皆除之,将与士大夫洒心更始。”
造端倡始
成语解释:谓首先倡导。
成语出处:《说郛》卷八五引宋・张商英《护法论》:“何暇更从无明业识造端倡始,诱引后世阐提之党,背觉合尘,同人恶道,罪萃阙身。”
造端托始
成语解释:造:开始。
指首先倡导。成语出处:明・宋濂《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吾惟尽造端托始之意,使后人可继而已者是也。”
正始之音
成语解释: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
成语出处:《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始终一贯
成语解释:自始至终都一样。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国不但应当和中国人民的始终一贯的良友苏联相联合,而且应当按照可能,……”
始末原由
成语解释: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原由:缘由;来由。
事情的经过和原因。同“始末缘由”。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宝玉方放了心,见面时就把始末原由告诉他,又要与他诗看。”
千里始足下
成语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成语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