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成语(共335个)
鱼游沸鼎
成语解释:见“鱼游沸鼎”。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鳏鱼渴凤
成语解释:比喻独身的男子急于求得配偶。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李夫人歌》之三:“清澄有馀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
鸟惊鱼骇
成语解释: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蜀中开府谭二华书》:“其民犷悍易动,大抵绥之则靖,扰之则乱,怠则顿网诡衔,急则鸟惊鱼骇。”
白龙鱼服
成语解释: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漏网之鱼
成语解释:从网眼里漏出去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网漏于吞舟之鱼。”
鳄鱼眼泪
成语解释:鳄鱼:一种生性凶残,捕食人、畜的爬行动物。
传说鳄鱼在吞食人畜时,边吃边流眼泪。比喻恶人的假慈悲。成语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4章:“‘她也是他们一伙的,别以为她会哭,哭的多伤心呀,’她想,‘那不过是鳄鱼的眼泪罢了!’”
羊续悬鱼
成语解释:羊续,汉时官吏。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
鱼目混珠
成语解释: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
用鱼眼来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成语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上卷:“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缘木求鱼
成语解释:缘:顺着;木:树。
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法不对;徒劳无功。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鲁鱼帝虎
成语解释:指文字传抄错误。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水清无鱼
成语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成语出处:汉・班固《白虎通》:“故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
成语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鱼龙混杂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成语出处:唐・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鱼贯而出
成语解释: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
成语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鲤鱼跳龙门
成语解释: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成语出处:《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