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成语(共335个)
以蚓投鱼
成语解释:用蚯蚓做鱼饵钓鱼。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收获。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薛道衡传》:“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鸟惊鱼溃
成语解释:溃:溃散。
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杨玄感传论》:“民为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鸟惊鱼溃。”
鸟散鱼溃
成语解释:溃:溃散。
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成语出处:《南史・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雁逝鱼沉
成语解释:亦作“雁断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山高水阔,难追二国之欢;雁逝鱼沉,久绝八行之赐。”
釜中之鱼
成语解释: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不能久活。
成语出处:《元史・王荣祖传》:“彼小国负险自守,釜中之鱼,非久自死。”
鱼烂而亡
成语解释: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因内部祸乱而自取灭亡。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僖公十九年》:“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鱼菽之祭
成语解释:菽:指豆类;祭:祭品,祭奠。
以鱼和豆类作祭品。借指礼仪不周。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哀公六年》:常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
临河欲鱼
成语解释:临:面对;欲:想要。
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成语出处:《文子・上德》:“临河欲鱼,不若归而织网。”
水失鱼犹为水
成语解释:没有鱼的水仍然是水。比喻没有君主的百姓仍然是百姓,而失掉百姓的君主,则不成其为君主。
成语出处:《尸子》卷下:孔子谓子夏曰:‘商,汝知君之为君乎?’子夏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孔子曰:‘商,汝知之矣。’
葬身鱼腹
成语解释:葬身:埋葬尸体。
尸体被鱼所食。指淹死水中。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殃及池鱼
成语解释: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鲁鱼亥豕
成语解释:鲁字和鱼字、亥字和豕字在篆文中字形很相似;容易写错。把“鲁”字写成“鱼”字;把“亥”字写成“豕”字。比喻文字传抄的错误。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鲍鱼之肆
成语解释:卖咸鱼的店。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大鱼大肉
成语解释:指美好丰盛的饮食。形容菜肴丰盛。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大鱼大肉,热酒热饭,只顾搬将出来。”
池鱼堂燕
成语解释:比喻无辜受祸。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俺来此携琴访友,并不曾流连夜晓。无端的池鱼堂燕一时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