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的成语(共23个)
自给自足
成语解释:依靠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给:供给;足:满足。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家给人足
成语解释:给:丰足、富裕。
家家富裕;人人饱暖。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家给民足
成语解释: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目不暇给
成语解释: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成语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序:“于是检向时所鄙之《飞龙传》,为之删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训之格,间以清隽之辞,传神写物,尽态极妍,庶足令阅者惊奇拍案,目不暇给矣!”
日不暇给
成语解释:暇:空闲;给:丰足;够。
每天都没有一点空闲。形容非常繁忙。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 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救过不给
成语解释:犹救过不赡。
成语出处:《秦并六国平话》下卷:“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于上;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
人给家足
成语解释:给:富裕,充足。
家家户户丰衣足食。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酬功给效
成语解释:赏赐有功劳者。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随帝部卒入城,检纳干戈,酬功给效。”
口谐辞给
成语解释:谓言辞诙谐敏捷。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户给人足
成语解释:给:丰足,富裕。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成语出处:《晋书・颜含传》:“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呼不给吸
成语解释:形容吓得来不及喘气。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眯不给抚,呼不给吸。”
饔飧不给
成语解释: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
”又参见“饔飧不饱”、“饔飧不继”。成语出处: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
家衍人给
成语解释:衍:满溢,盈多;给:丰足,充裕。
家家富裕,人人丰足。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宋、卫、韩、梁,好本稼穑,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