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死的成语

死的成语(共502个)

  • 半活

    bàn sǐ bàn huó

    成语解释:半死:接近死亡。
    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监了。”

  • 荣辱

    shēng sǐ róng rǔ

    成语解释:生存与死亡,荣耀和耻辱。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妾身国破家亡,今日生死荣辱,悉听大王之命。”

  • 八活

    qī sǐ bā huó

    成语解释:如同多次死去活来一般。形容受尽痛苦。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哄着谁哩,你把这个饿鬼弄的七死八活,却要怎么?”

  • 日生年

    sǐ rì shēng nián

    成语解释:“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的缩语。指感人的恩德。

    成语出处: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则死日生年,甘从斧钺。”

  • 留皮

    bào sǐ liú pí

    成语解释:豹子死了,皮留在世间。比喻将好名声留传于后世。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

  • 觅活

    xún sǐ mì huó

    成语解释:叫喊着要去死。多形容因极其悲痛或耍无赖而疯疯颠颠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金钱池》:“只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时常与这虔婆合气,寻死觅活,无非是为俺家的缘故。”

  • 舍生忘

    shě shēng wàng sǐ

    成语解释: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 春蚕到丝方尽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成语解释:丝:双关语,思的谐音。
    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亦瞑目

    sǐ yì míng mù

    成语解释:瞑目:闭眼。
    死而闭眼。指死后没有什么牵挂。

    成语出处:清・袁枚《与香亭书》:“是即吾家之佳子弟,老夫死亦瞑目矣。”

  • 狐悲

    tù sǐ hú bēi

    成语解释: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

    成语出处:元・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 贪生怕

    tān shēng pà sǐ

    成语解释:贪:贪恋。
    贪图生存;惧害死亡。形容为了活命而失去正义的原则。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 朽木

    xiǔ mù sǐ huī

    成语解释: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成语出处:元・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 枯木

    kū mù sǐ huī

    成语解释: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
    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枯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灰槁木

    sǐ huī kū mù

    成语解释:比喻枯寂而没有生机。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 心若

    xīn ruò sǐ huī

    成语解释: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成语出处:《淮南子・精神训》:“若然者,正肝胆,遗耳目,心志专于内,通达耦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浑然而往逯然而来,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