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死的成语

死的成语(共502个)

  • 不顾

    bù gù sǐ huó

    成语解释:顾:顾惜,眷顾。
    不顾自己的生命,比喻拚命。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这呆子不顾死活,闯上宫殿,一路钯,筑破门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家火之类,尽皆打碎。”

  • 不知

    bù zhī sǐ huó

    成语解释: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 存亡

    shēng sǐ cún wáng

    成语解释: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成语出处: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

  • 不变

    zhì sǐ bù biàn

    成语解释:至:到。
    到死都不变。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 不渝

    zhì sǐ bù yú

    成语解释:至:到;渝:改变。
    到死都不改变。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 养生送

    yǎng shēng sòng sǐ

    成语解释: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

  • 不瞑目

    sǐ bù míng mù

    成语解释:死了也不闭眼。指人将要死之时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来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实现;死不甘心。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 鹿谁手

    lù sǐ shuí shǒu

    成语解释:鹿:猎取的对象。
    追鹿不知落入谁手。指政权不知落入谁人之手;后借指不知胜利归属何人。

    成语出处:《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 不贰

    shì sǐ bù èr

    成语解释: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

    成语出处:《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盆城,誓死不贰。”

  • 沟渠

    zhuǎn sǐ gōu qú

    成语解释:见“转死沟壑”。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上》:“征发闾左,以充缮筑。流离寒暑,继以疫厉,转死沟渠,曾莫收恤,朽肉枯骸,乌鸢是厌。”

  • 得其所

    sǐ dé qí suǒ

    成语解释: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

    成语出处:《魏书・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 一生

    bǎi sǐ yī shēng

    成语解释: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成语出处:《北齐书・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 同生共

    tóng shēng gòng sǐ

    成语解释: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 输忠

    xiào sǐ shū zhōng

    成语解释:指竭尽忠诚。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晋书・皇甫遇王清等传伦》:“若乃世道方泰,则席宠恃禄者实繁;世运既屯,则效死输忠无几。”

  • 留名

    rén sǐ liú míng

    成语解释: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