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的成语(共62个)
- 枕戈汗马- 成语解释: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 成语出处: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 汗血盐车- 成语解释: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后以“汗血盐车”喻人才埋没受屈。- 成语出处:“汗血马”,在我国又称天马、大宛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 汗出浃背- 成语解释:同“汗流浃背”。 - 成语出处:汉・刘向《续列女传・杨夫人》:“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 
- 汗流洽衣- 成语解释: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 -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顷贤郎至,辱华翰奖借,烂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 汗流至踵- 成语解释: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 汗牛充屋- 成语解释:同“汗牛充栋”。 - 成语出处:清・方东树《〈切问斋文抄〉书后》:“非要非玄,而冗长并录,是《书》不止百篇,《诗》不止三百。非惟汗牛充屋,不能尽载,且适以罔道迷人。” 
- 汗出沾背- 成语解释:沾:浸湿。 
 汗水沾湿了脊背。形容天气炎热或人极度惊慌或惭愧。-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 汗出洽背- 成语解释:同“汗流浃背”。 - 成语出处:《汉书・王陵传》:“[周勃]汗出洽背,愧不能对。” 
- 汗流夹背- 成语解释:同“汗流浃背”。 - 成语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阿文成相度》:“陪臣汗流夹背,出谓人曰:‘此诚宰相语。’” 
- 汗流接踵- 成语解释:见“汗流至踵”。 -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柳氏子》:“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 
- 汗流浃肤- 成语解释:见“汗流浃体”。 -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乙志・青童神君》:“[深父]梦若至诸天阁下……有人挤之,坠潭中,蹶然而寤,汗流浃肤。” 
- 汗流浃踵- 成语解释:见“汗流至踵”。 -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晚霞》:“[阿端]意计穷蹙,汗流浃踵。” 
- 汗牛塞栋- 成语解释:同“汗牛充栋”。 -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胡贸棺记》:“余不自揆,尝取《左氏》、历代诸史及诸大家文字所谓汗牛塞栋者,稍删次之以从简约。” 
- 涣汗大号- 成语解释:①谓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②谓帝王发布号令。 - 成语出处:《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孔颖达疏:“人遇险厄惊怖而劳,则汗从体出,故以汗喻险厄也。九五处尊履正,在号令之中,能行号令以散险厄者也。” 
- 功劳汗马- 成语解释:汗马:战马奔驰出汗。 
 指在战场上建立了很大的战功。-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头,功劳汗马一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