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的成语(共79个)
焚书坑儒
成语解释: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
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忧心如焚
成语解释:焚:火烧。
忧虑、焦急得心里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忧愁、焦急。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玉石俱焚
成语解释:俱:全部;都;焚:烧。
宝玉和石头一起烧毁。比喻好的坏的、贵的贱的一起毁灭。也作“玉石同焚”。成语出处:《尚书・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玩火自焚
成语解释: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玩:玩弄;焚:烧。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焚骨扬灰
成语解释: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破釜焚舟
成语解释:犹破釜沉舟。语本《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成语出处:语出《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成语解释:竭:使……干涸;渔:打鱼。
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成语出处: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成语解释:涸:使水干枯;泽:聚水的洼地;焚:烧毁。
把池水戽干来捕鱼,将林地烧毁来打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成语出处:《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刳胎焚夭
成语解释:剖挖母胎,残害幼体。谓凶残不义。
成语出处:《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矣。”
救焚投薪
成语解释:焚:火灾;薪:柴草。
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五内如焚
成语解释:焚:烧。
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焚膏继晷
成语解释: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
)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焚枯食淡
成语解释: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焚枯食淡,斋厨萧然。”
心急如焚
成语解释: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焚琴煮鹤
成语解释: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成语出处:宋・洪适《满江红》词:“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