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良的成语

良的成语(共119个)

  • 狡兔死,犬烹

    jiǎo tù sǐ , liáng quǎn pēng

    成语解释: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成语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 莠不齐

    liáng yǒu bù qí

    成语解释:莠: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
    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

  • liáng zhī liáng néng

    成语解释: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贤妻

    xián qī liáng mǔ

    成语解释:既是丈夫的贤慧的妻子;又是孩子的善良的母亲。旧时用以称赞女子贤淑。

    成语出处:朱自清《房东太太》:“道地的贤妻良母,她是;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

  • 辰吉日

    liáng chén jí rì

    成语解释:良:好;辰:时日;吉:吉利。
    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 天理

    tiān lǐ liáng xīn

    成语解释: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
    良心:旧指人类纯真善良之心。
    指人的天性善心。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发成了贼了!’”

  • 方正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成语解释: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
    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 将遇

    jiàng yù liáng cái

    成语解释:将:将领;良才:高才;本领高的人。
    多指双方本领相当;能人碰上能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才好用功。”

  • 莠不分

    liáng yǒu bù fēn

    成语解释:莠:狗尾草,比喻坏人。
    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成语出处:《清史稿・吴杰传》:“未剿遽抚,良莠不分。兵至,相率归诚;兵退,复出焚掠。”

  • 将遇

    jiàng yù liáng cái

    成语解释:良材:本领高的人。
    大将遇上本领高的人。比喻两雄争斗,本领相当。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真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材好用功。”

  • 天赐

    tiān cì liáng jī

    成语解释:天给的好机会。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你回来得真凑巧,也许是天赐良机,该着回来。”

  • 心地善

    xīn dì shàn liáng

    成语解释: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成语出处: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 莠不一

    liáng yǒu bù yī

    成语解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
    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成语出处:《清史稿・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

  • 禽择木

    liáng qín zé mù

    成语解释: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 莠淆杂

    liáng yǒu xiáo zá

    成语解释:淆:混淆。
    杂:混杂。
    好坏混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亦作“良莠混杂”。

    成语出处:《清史稿・萧永藻传》:“开山发矿,多人群聚,良莠混杂,臣通饬严禁。”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