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的成语(共34个)
数典忘祖
成语解释:数:数说;典:史册。
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不刊之典
成语解释: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萧子云传》:“伏以圣旨所定乐论钟律纬绪,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悬日月,不刊之典,礼乐之孝,致治所成。”
典章文物
成语解释: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高文典策
成语解释:见“高文典册”。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制》:“闳言崇议,足以经纶王家;高文典策,足以鼓动当世。”
老成典型
成语解释:指年老有德,深孚重望,堪为人师表。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书念公碑文后》:及余归柳浪,而念公适至,老成典型,居然在目。
引经据典
成语解释:引;援解;引用;经:经书;据:依据;典:典籍。
引用经典著作作为立论的依据。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高文典册
成语解释: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成语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明正典刑
成语解释: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
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成语出处:宋・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有典有则
成语解释:典:制度;则:法则。
有制度,有法则可供依据。成语出处:唐・刘穆之《卢公清德颂》:“无偏无党,有典有则。”
出何经典
成语解释:谓不知所说出自何书,有无根据。
成语出处:《后汉书・孔融传》:“融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姐己赐周公,操不悟其嘲己,问:‘出何经典?’”
出何典记
成语解释: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三坟五典
成语解释: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典则俊雅
成语解释:端庄高雅而标致。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十四回:“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
典妻鬻子
成语解释:典:典当;鬻:卖。
典卖妻子。形容生活极其贫困。成语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设便民房》:“亩亩穷民何能堪此?势必倾家荡产,典妻鬻子以偿其用矣。”
典谟训诰
成语解释:①《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②泛指经典之文。
成语出处:《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