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的成语(共81个)
- 腰金拖紫- 成语解释:喻身居高官。金,金印;紫,紫绶。 -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送牛冤序》:“含饴弄孙,尽高堂之乐;腰金拖紫,居百城之长。” 
- 腰金衣紫- 成语解释: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 -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二:“何不在此处用了些?博得个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紫气东来- 成语解释: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 成语出处: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 大红大紫- 成语解释:形容显赫、得意。 -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来,现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红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戏!” 
- 俯拾青紫- 成语解释:俯:屈身,低头;青紫:古代公卿服饰,借指高官显宦。 
 指轻易得到高官显宦。- 成语出处: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献书尽先贤之德,作颂罄前皇之美,岂不俯拾青紫,坐享大夫?” 
- 纡佩金紫- 成语解释:身佩印绶。指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绶色。 - 成语出处:汉・蔡邕《陈太丘碑文》:“纡佩金紫,光国垂勋。” 
- 姚黄魏紫- 成语解释: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 
 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 纡青拖紫- 成语解释:比喻显贵。 - 成语出处: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 
- 带金佩紫- 成语解释:金:金印。 
 紫:紫绶。
 带着金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 朱紫难别- 成语解释:朱:红色。 
 古代以朱色为正色,紫色为间色,比喻正邪、好坏。形容善恶不辩。-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丞相亮将北伐,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 
- 紫袍玉带- 成语解释:紫袍:古代公服,唐代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袍;玉带:唐宋官员所用玉饰腰带,以区分官阶高低。 
 穿紫袍,系玉带。比喻高官。-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户列簪缨姓字香,紫袍玉带气昂昂。” 
- 传龟袭紫- 成语解释: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 成语出处:《后汉书・阴识传赞》:“恂恂苗胤,传龟袭紫。”李贤注:“公侯紫绶金印龟纽。” 
- 红紫夺朱- 成语解释:夺:强取;朱:朱红,正红色。 
 用间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红。比喻以邪夺正。-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 怀银纡紫- 成语解释:指显贵。银,银印;紫,紫绶。汉制,相国、丞相、太尉、公侯皆紫绶;秩二千石皆银印。 -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怀银纡紫,未必稷契之才。积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 
- 黄麻紫泥- 成语解释: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 - 成语出处:明・邵璨《香囊记・褒封》:“圣明朝褒功尚贤,黄麻紫泥丹凤传,仙槎使节来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