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孔的成语

孔的成语(共45个)

  • 千疮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成语解释:百;千:形容数量多;孔:小洞;窟窿。
    形容某种事物被破坏的程度非常严重;或形容毛病、弊病很多;也作“千疮百孔”。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

  • 方兄

    kǒng fāng xiōng

    成语解释:钱的别称,中国旧时铜钱外圆内孔方形。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 一鼻出气

    yī bí kǒng chū qì

    成语解释: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 席墨突

    kǒng xí mò tū

    成语解释: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 堤溃蚁

    dī kuì yǐ kǒng

    成语解释:堤坝因蚂蚁洞而崩溃。比喻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 席不暖,墨突不黔

    kǒng xí bù nuǎn , mò tū bù qián

    成语解释: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成语出处:《文子・自然》:“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 千疮百

    qiān chuāng bǎi kǒng

    成语解释: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严重。

    成语出处:清・李渔《意中缘・毒饵》:“虽然得些润笔之资,以助薪水,究竟这千疮百孔,那里补救得来。”

  • 不入

    wú kǒng bù rù

    成语解释:孔:小洞。
    有空子就钻。比喻利用一切机会去活动。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5回:“况且上海办捐的人,钻头觅缝,无孔不入,设或耽搁下来,被人家弄了进去,岂不是悔之不及。”

  • 武有力

    kǒng wǔ yǒu lì

    成语解释:形容人很有力气。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 席不暖

    kǒng xí bù nuǎn

    成语解释:亦作“孔席不㈣”。谓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 千创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成语解释:比喻困苦不堪。同“百孔千疮”。

    成语出处:宋・周必大《跋宋运判昞奏稿》:“黎庶凋瘵,百孔千创。”

  • 七疮八

    qī chuāng bā kǒng

    成语解释:窟窿多。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6回:“俗话说‘好账不如无。’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齐,争乃近日手窘,七疮八孔的,难以骤完。”

  • 撩天

    bí kǒng liáo tiān

    成语解释: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成语出处:宋陆游《入蜀记》卷五:“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关,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复参叩。故语云:‘下江者疾走如烟,上江者鼻孔撩天。徒劳他二佛打供,了不见一僧坐禅。’”

  • 生烟

    qī kǒng shēng yān

    成语解释:同“七窍生烟”。

    成语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八回:“袁太守竟教训起他来,气得七孔生烟,双眉倒竖。”

  • 谋夫

    móu fū kǒng duō

    成语解释:指谋划的人很多。孔,很。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