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盲的成语

盲的成语(共35个)

  • 目不

    máng mù bù máng xīn
  • 私视使目

    sī shì shǐ mù máng

    成语解释:私视:为了私欲产生的偏见。
    偏私的看法,会使人看不清方向。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序意》:夫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设,精则智无由公。

  • 辨色

    yǐ máng biàn sè

    成语解释:用盲眼去辨别色彩。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 有目如

    yǒu mù rú máng

    成语解释:盲:瞎。
    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人缺乏见识,或不识大体。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于是李林甫、杨国忠二人,一齐上前取看,只落得有目如盲,也一字看不出来,跼蹐无地。”

  • 翁扪钥

    máng wēng mén yào

    成语解释: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亦作“盲翁扪籥”。

    成语出处: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锺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钥以为日也。日之与锺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 翁扪籥

    máng wēng mén yuè

    成语解释: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

    成语出处: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锺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锺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 风怪云

    máng fēng guài yún

    成语解释:指急骤的风云。

    成语出处:宋・姜夔《圣宋铙歌吹曲・时雨霈》:“五领之君,盲风怪云,毒蛇臻臻,相其不仁。”

  • 怪雨

    guài yǔ máng fēng

    成语解释:犹疾风暴雨。

    成语出处:宋・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伯昌》词:“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 人扪烛

    máng rén mén zhú

    成语解释:见“盲翁扪钥”。

    成语出处: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第三节:“盲人扪烛,而以为日,欲正告之,则不能免于词费。”

  • 眼无珠

    máng yǎn wú zhū

    成语解释:珠:眼珠。
    瞎了眼,没有眼珠子。比喻视而不见。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东厢记・传情惹恨》:“多因我盲眼无珠,怎识他笔端藏意。”

  • 人把烛

    máng rén bǎ zhú

    成语解释:瞎子手擎烛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成语出处:《野叟曝言》七五回:“古人每以陈寿帝魏不帝蜀,议者蜂起,皆盲人把烛之谈也。”

  • 瞽之言

    máng gǔ zhī yán

    成语解释:盲瞽:眼睛瞎,比喻不明事理。
    指见识短浅或没有分寸的话。常用作自谦语。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谢短》: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

  • 者失杖

    máng zhě shī zhàng

    成语解释:杖:手杖,拐杖。
    瞎子失去了拐杖。比喻失去依靠。

  • 摸象

    qún máng mō xiàng

    成语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成语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 否塞

    huì máng pǐ sè

    成语解释: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成语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晦盲否塞,反复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