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的成语(共236个)
- 多嘴饶舌- 成语解释:指嘴多,不该说而说或爱管闲事。 - 成语出处:《三遂平妖传》第二回:“那个多嘴饶舌的、闲在那里不去打瞌睡,却去报新闻,搬起这样是非。” 
- 闭口藏舌- 成语解释: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 成语出处:五代 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 辩口利舌- 成语解释: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 赤口白舌- 成语解释:赤:火红色。 
 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成语出处:唐・卢仝《月蚀》诗:“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却吃月,不啄杀。 
- 鼓舌摇唇- 成语解释:同“鼓唇摇舌”。 -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 齿敝舌存- 成语解释:牙齿都掉了,舌头还留存。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敝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 杜口绝舌- 成语解释:杜口:闭口不言;绝舌:不说话。 
 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或指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否之簨》:“杜口绝舌,言为祸母。” 
- 能言舌辩- 成语解释:言:说,讲;辩:辩论。 
 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成语出处: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圣人着小官传与李道宗,便着差能言舌辩,通晓沙漠人言说语,你可去说将这匹马来。” 
- 舌敝耳聋- 成语解释: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 齿弊舌存- 成语解释:谓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成语出处:语出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缚舌交唇- 成语解释:缚:用绳缠束。 
 闭着嘴,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唐・孙樵《逐痁鬼文》:“复有司马安者,攘义盗仁,缚舌交唇,柔声婉颜,狐媚当权。” 
- 改口沓舌- 成语解释: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 成语出处: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尉数之曰:‘若复敢姗笑刘侍御文章耶?’景休仰而对曰:‘民宁再受笞数十,终不能改口沓舌,妄谀刘侍御也!’” 
- 鼓舌掀簧- 成语解释: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谓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 成语出处:清・胡泉《貂裘换酒・题〈聊斋志异〉》词:“笔墨久抛荒,懒劳神雕虫小技,鼓舌掀簧。” 
- 豁口截舌- 成语解释: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 摩口膏舌- 成语解释: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羊胜之徒,摩口膏舌;邹阳自明,入狱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