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舌的成语

舌的成语(共236个)

  • 之妇

    cháng shé zhī fù

    成语解释: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 一口三

    yī kǒu sān shé

    成语解释:比喻唠叨、话多。

    成语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 cháng shé fù

    成语解释:好进谗言的妇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4卷:“文钱小隙造奇冤:‘都是你这小天杀的,不学好,引这长舌妇开口。”

  • 徒费唇

    tú fèi chún shé

    成语解释:徒:白白地。
    指白讲了一大套话,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

  • 白费口

    bái fèi kǒu shé

    成语解释:谈话一无所获。

  • 磨破口

    mó pò kǒu shé

    成语解释:比喻说了很多的话。

  • 枉费口

    wǎng fèi kǒu shé

    成语解释:白费口舌。

    成语出处: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七章:“许琴不愿向这个不关心人只关心自己的七姐枉费口舌。”

  • 掉三寸

    diào sān cùn shé

    成语解释:掉:摆动,摇。
    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 徒废唇

    tú fèi chún shé

    成语解释:徒:徒然,白白地。
    白白耗费口舌,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出处: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妙用岂是人人能够了解的,向他们辩白,也不过徒废唇舌,不如省些精神罢。”

  • 酒入

    jiǔ rù shé chū

    成语解释: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欢唠叨。

    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十卷:“臣闻之酒入者舌出,舌出者弃身,不宁弃酒乎?”

  • 挢不下

    shé jiǎo bù xià

    成语解释:挢:翘起。
    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 不下

    zhà shé bù xià

    成语解释:咋舌:咬舌或忍住不言。
    形容不敢说话或说不出话来,极度悔恨或畏缩。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腲咋舌,叉手从族乎?”

  • 膏唇拭

    gāo chún shì shé

    成语解释:润滑嘴唇,拭净舌头。意谓极力用话语打动人,多指谗毁。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 调唇弄

    tiáo chún nòng shé

    成语解释:见“调唇弄舌”。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况在私衙中,料中外人来往,恣意调唇弄舌。”

  • 饕口馋

    tāo kǒu chán shé

    成语解释:比喻贪吃的人。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3回:“暖烘烘云蒸霞蔚而至;饕口馋舌,雄纠纠排山倒海而来。”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