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的成语(共62个)
- 责己以周,待人以约- 成语解释: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 
 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锻炼周内- 成语解释:锻炼:形容对判罪的文辞很有研究;周:周密;内:通“纳”,使陷入。 
 指罗织罪状,故意陷人于罪。-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 梦见周公- 成语解释: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周游列国- 成语解释:周游:全都走到,游遍。 
 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后指走遍各地。- 成语出处:曹余章《上下五千年・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 智周万物- 成语解释: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 周听不蔽- 成语解释:周听:广泛听取;蔽:蒙蔽。 
 广泛地听取意见就不会受蒙蔽。- 成语出处: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 
- 函盖充周- 成语解释:包容一切。 -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先生于书,无所不读,函盖充周,不见涯涘。” 
- 折矩周规- 成语解释:犹循规蹈矩。谓举止合乎法度。 - 成语出处: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二:“左珩右佩,折矩周规,绝无名流儇薄之习。” 
- 方圆难周,异道不安- 成语解释:周:调和,方和圆难于相互通融,政治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和平相处。 
 也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百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未孰异道而相安? 
- 周而不比- 成语解释:周:亲和、调合;比:勾结。 
 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 周急继乏- 成语解释:周:接济。 
 继:帮助。
 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亦作“周急济贫”、“周贫济老”。-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君子周贫不继富。” 
- 阿党比周- 成语解释: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 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 周规折矩- 成语解释: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 周郎顾曲- 成语解释: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 丁宁周至- 成语解释:丁宁:再三嘱咐;周至:周到,细致。 
 反复周详地再三嘱咐。形容办事周到。-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