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的成语(共138个)
- 树倒猢狲散- 成语解释: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 成语出处: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 不欢而散- 成语解释: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 
 很不愉快地分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 樗栎散材- 成语解释:樗栎:不成材的树木。 
 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宋・杨时《谢太守启》:如某者,驽骀下乘,樗栎散材。 
- 骨肉离散- 成语解释: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成语出处:《诗经・唐风・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 魂飞魄散- 成语解释: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悲欢聚散- 成语解释:悲:悲哀;欢:欢乐;聚:团聚;散:离散。 
 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德记・友饯冯商>》:“且痛饮琼浆百盏,何苦惜分离,这悲欢聚散,元无定期。” 
- 妻离子散- 成语解释:妻子离异;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 -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 鱼惊鸟散- 成语解释:见“鱼溃鸟散”。 - 成语出处:《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 
- 止戈散马- 成语解释: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 成语出处:《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 休牛散马- 成语解释:见“休牛归马”。 - 成语出处:唐・魏徵寿《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 鸟散鱼溃- 成语解释:溃:溃散。 
 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成语出处:《南史・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 浇醇散朴- 成语解释:见“浇淳散朴”。 - 成语出处:《文子・上礼》:“施及周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 
- 散伤丑害- 成语解释: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 成语出处:《鬼谷子・中经》:“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 披头散发- 成语解释:披:散开;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 
 形容慌乱、狼狈或懒散。-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 彩云易散- 成语解释: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