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的成语(共138个)
兽聚鸟散
成语解释:比喻聚散无常。也比喻乌合之众。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
鱼溃鸟散
成语解释:比喻军队溃败。
成语出处:《宋书・武帝纪中》:“番禺之功,浮级万数,左里之捷,鱼溃鸟散。”
鸟惊鱼散
成语解释:见“鸟散鱼溃”。
成语出处:《旧唐书・契宓何力传》:“贼非有城郭,逐水草以为生,若不袭其不虞,便恐鸟惊鱼散。”
散兵游勇
成语解释: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一哄而散
成语解释: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人心涣散
成语解释:涣散:散漫,松懈。
思想不统一。形容人心不齐。亦作“人心涣漓”。成语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顺帝至正二十四》:“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
瓦解星散
成语解释:像瓦片破裂,像星星飞散。比喻家人离散,各奔东西。亦作“瓦解星飞”。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义勇第五札子》:“殊不知彼皆队舞聚戏之类,若闻胡寇之来,则瓦解星散不知所之矣。”
盛筵必散
成语解释: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终必消散。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风吹云散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成语出处: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
烟飞星散
成语解释:形容离散。
成语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难道不是大盗?”
投闲置散
成语解释: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
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懒懒散散
成语解释:指人懒惰散漫。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公坊披着件夏布小衫,踢着鞋在卧室里懒懒散散地迎出来道:‘什么独乐不独乐的乱喊?’”
零零散散
成语解释:分布得很稀,不多。
成语出处: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
好离好散
成语解释:指情人、朋友、夫妻等友善地分手。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天女散花
成语解释:《维摩诘经·观众生品》中记载;以天女散花度菩萨和弟子的道行。后比喻大雪纷飞或抛洒东西的景象。
成语出处:《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