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鸟的成语

鸟的成语(共134个)

  • 生翼

    xiǎo niǎo shēng yì

    成语解释:旧传鸮鸟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蛙神》:“今老幼皆以温饱,遂如鸮鸟生翼,欲啄母睛邪!”

  • 兽行

    niǎo shòu xíng

    成语解释:像飞禽走兽一样的行为。比喻乱伦。

    成语出处:《周礼・夏官・大司马》:“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 巢南枝

    yuè niǎo cháo nán zhī

    成语解释:越:古代国名,今浙江一带。
    越地的鸟在外地筑巢,必用向南的树枝。比喻不忘故乡。

    成语出处:《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以己养养

    yǐ jǐ yǎng yǎng niǎo

    成语解释:以人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比喻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凭主观行事,必然招致失败。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 尽,良弓藏

    fēi niǎo jìn , liáng gōng cáng
  • 夫妻本是同林

    fū qī běn shì tóng lín niǎo
  • 在天愿作比翼

    zài tiān yuàn zuò bǐ yì niǎo

    成语解释: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诗中比喻恩爱夫妻。
    愿作天上的比翼鸟。比喻夫妻感情深厚。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昆山之下,以玉抵

    kūn shān zhī xià , yǐ yù dǐ niǎo

    成语解释:昆山:昆仑山;抵:抵挡,投击。
    昆仑山下的人,用玉石投击鸟。形容尽管是的东西,但多了就不足为奇了。

    成语出处:汉・桓谭《新论・辩施》:昆山之下,以玉抵鸟;彭蠡之滨,以鱼食犬。

  • 入林,百压音

    yī niǎo rù lín , bǎi niǎo yā yīn

    成语解释:比喻威势压倒众人。

  • 早起的儿有虫吃

    zǎo qǐ dē niǎo ér yǒu chóng chī

    成语解释:指勤勉的人才能成功。
    比喻作事积极或及早者,能获得利益。

    成语出处:英国谚语"Early bird" 是从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这一句话衍变而来的. 这一句谚语最早是在 1605 的英国有纪录, 而且很常用的一句话. 久而久之就变成只有简称为 "early bird" 了.

  • 鹦鹉能言,不离飞

    yīng wǔ néng yán , bù lí fēi niǎo
  • 不至

    fèng niǎo bù zhì

    成语解释:凤鸟:指凤凰,吉祥的象征。
    凤凰不来。比喻天下不太平,政治不清明,无希望。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云屯

    yún tún niǎo sàn

    成语解释:如云聚集,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成语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觇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

  • 惊兽骇

    niǎo jīng shòu hài

    成语解释:形容成群的人象受尽的鸟兽一样逃散。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当秦罢候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疾搏者获多,迟后者见吞。

  • 归人

    qióng niǎo guī rén

    成语解释:无处可飞的鸟被迫投入人的怀抱。比喻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

    成语出处:《魏书・张普惠传》:“夫穷鸟归人,尚或兴恻。”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