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的成语(共89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成语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桃李满天下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桃之夭夭
成语解释: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投桃报李
成语解释: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杏脸桃腮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杏脸桃腮,乘着月色,娇滴滴越显得红白。”
桃李争妍
成语解释: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春赏燕游堂,桃李争妍。”
世外桃源
成语解释: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将李代桃
成语解释: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楼》:“贞丽从良,香君守节,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马舅之威,将李代桃,一举四得,倒也是个妙计。”
流水桃花
成语解释: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成语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桃花流水
成语解释: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成语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满城桃李
成语解释:桃李:比喻学生。
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桃蹊柳陌
成语解释:指春景艳丽的地方。亦作“桃蹊柳曲”。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蹋歌词》:“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桃李春风
成语解释: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
杏腮桃脸
成语解释:见“杏脸桃腮”。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西江月・赋丹桂》词:“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成语解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一剪梅・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