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的成语(共48个)
鸡鸣候旦
成语解释:见“鸡鸣戒旦”。
成语出处:宋・徐铉《和张先辈见寄》:“鸡鸣候旦宁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
鸡鸣戒旦
成语解释: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成语出处:《诗经・齐风・鸡鸣序》:“《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旦夕之间
成语解释:旦:早晨。
夕:晚上。
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成语出处: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月旦春秋
成语解释: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成语出处:《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劭从兄)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秉烛待旦
成语解释:旦:早晨。
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宋江秉烛待旦。”
昧旦晨兴
成语解释:昧旦:破晓。
指天不亮就起来。形容勤劳或忧心忡忡。成语出处:《晋书・简文帝纪》:“何尝不昧旦晨兴,夜分忘寝。”
通宵彻旦
成语解释:见“通宵彻昼”。
成语出处:《九尾鱼》第169回:“秋谷知道自己寒热来得厉害的时候,他们两人都是通宵彻旦的伏侍,心上十分感激。”
生旦净丑
成语解释:生:小生;旦:花旦;净:花脸;丑:小丑。
京剧里的四种人物扮相,借指各种人物。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象是那十二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那一个角色来。”
月旦评
成语解释:指品评人物或诗文字画等。
成语出处:《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一旦之忿
成语解释:忿:气忿。
一时的气忿。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新五代史・符存审传》:彦饶与晋初无衅隙,以一旦之忿,不能驭其军,杀奉进已非其本意,以反见诛,非其罪也!
坐而待旦
成语解释:旦:天亮。
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成语出处:《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昧旦丕显
成语解释:昧旦:天色未亮时;丕显:显扬,光大。
天不亮就起床,思考如何光大自己的德业。形容为证勤劳辛苦。成语出处:《尚书・太甲》:“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汝南月旦
成语解释:汝南:汉代郡名;月旦:月朔,每月初一。
指品评人物。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旦夕之危
成语解释:旦夕:比喻短时间内。
危:危险。
形容危险逼近。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申旦达夕
成语解释:申:至;夕:夜。
自夜到晨,从晨到夜。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张贊传》:“不事王侯,负才任气,见余则申旦达夕,不能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