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的成语(共90个)
博闻强志
成语解释:博:广博;闻:传闻;志:记住,记忆。
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博学洽闻
成语解释:博学:广博。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成语出处:《晋书・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博物洽闻
成语解释: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博物多闻
成语解释:博:广博。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指见多识广。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夜》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
通今博古
成语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
博古知今
成语解释:博:广博。
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孙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博闻多识
成语解释: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
知识丰富,见闻广博。成语出处:《魏书・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博文约礼
成语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沉博绝丽
成语解释:沉:深长;博:渊博。
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成语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雄为郎之岁,自奏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愿不受三岁之奉,且休脱直事之由。”
深稽博考
成语解释:稽:考核;考:查核。
深入地稽考,广泛地查核。形容苦心钻研学问。成语出处:钱仲联《黄公度先生年谱》:“逮穷年累月,深稽博考,然后乃晓然于是非得失之宜,长短取舍之要。”
旁求博考
成语解释: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成语出处:鲁迅《“皇汉医学”》:“引用书目多至一百余种,旁求博考,洵大观也。”
仁言利博
成语解释:博:多,广。
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远溯博索
成语解释:谓广泛地推寻考索。
成语出处:明・宋濂《题〈寿昌胡氏谱〉后》:“司马迁作《史记》,远溯博索,于孔子所不敢述者,皆采而实之。”
博洽多闻
成语解释:洽:广博;闻:见闻。
知识丰富,见闻广博。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高才博学
成语解释:学:学问。
才能高超,学问广博。成语出处:《周书・宣帝纪》:“八日,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明经行修者为孝廉,上卅、上郡岁一人,下卅、下郡三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