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的成语(共90个)
博大精深
成语解释: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
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成语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博闻强记
成语解释: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博而不精
成语解释: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瘦羊博士
成语解释: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甄宇传》:“建武中,[甄宇]为州从事,征拜博士。”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
旁搜博采
成语解释:广泛搜集采取。
成语出处:明・李贽《续焚书・序汇・史阁叙述》:“君知其难,则自能旁搜博采,若我太祖高皇帝然,唯务得人而后已。”
学识渊博
成语解释:指学识深而且广。
成语出处: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米盐博辩
成语解释: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难》:“米盐博辩 ,则以为多而交之。”
守约施博
成语解释:守:操守;博:大,广。
指操守简约而影响广大。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博览五车
成语解释:博:广博;五车:五车书。
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博览古今
成语解释:博:广博。
广泛阅读古今书籍。形容学问渊博。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博采众议
成语解释:博:广;议:建议。
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登传》:“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博采群议
成语解释:博:广;议:建议。
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成语出处:《魏书・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博通经籍
成语解释:博:广博:籍:书籍。
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博施济众
成语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由博返约
成语解释: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