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戴的成语

戴的成语(共64个)

  • 不共

    bù gòng dài tiān

    成语解释:共:共同;戴:顶着。
    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 感恩

    gǎn ēn dài dé

    成语解释: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 负山

    fù shān dài yuè

    成语解释:负:背负;戴:头顶。
    背负高大的山岳。比喻肩负重任。

    成语出处:《周书・晋荡公护传》:“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

  • 高帽子

    dài gāo mào zǐ

    成语解释:吹捧、恭维别人。

    成语出处:《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 高帽

    hào dài gāo mào

    成语解释: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

    成语出处:《北史・熊安生传》:“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

  • 罪立功

    dài zuì lì gōng

    成语解释:身负罪责;争取立下功劳;借以赎罪。

    成语出处:《明史・史可法传》:“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 罪图功

    dài zuì tú gōng

    成语解释:戴罪:身负重责;图:谋取。
    指有罪之人立功,争取减免罪行。

    成语出处:《明史・马芳传》:“帝令察广堪办贼,许戴罪图功,否即以赐剑从事。”

  • 发含齿

    dài fā hán chǐ

    成语解释:谓人的形状。亦以指人。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 不同

    bù tóng dài tiān

    成语解释: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
    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庄公四年》“讳与仇狩也”汉何休注:“《礼》,父母之仇,不同戴天。”

  • 举首

    jǔ shǒu dài mù

    成语解释:举:抬起;戴目:仰视的样子。
    形容望着远处而有所期待或殷切期待。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天下举首戴目,属心执事者,难以一二计。”

  • 披麻

    pī má dài xiào

    成语解释: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 鸡佩豚

    dài jī pèi tún

    成语解释: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 张冠李

    zhāng guān lǐ dài

    成语解释:冠:帽子。
    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成语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 天履地

    dài tiān lǚ dì

    成语解释:戴:顶着天;履:踏,踩着。
    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 披星

    pī xīng dài yuè

    成语解释: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