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的成语(共64个)
- 含齿戴发- 成语解释: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 - 成语出处:《魏书・韩子熙传》:“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 
- 巨鳌戴山- 成语解释:鳌:古代传说中的大海龟;戴:用头顶着。 
 大鳌的头上顶着山。比喻感恩深重。-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楚辞・天问》:“鳌戴山拤,何以安之?”晋・张湛《离骚注》:巨鳌戴山,其他以安也。 
- 含牙戴角- 成语解释:见“含牙带角”。 -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含牙戴角,前爪后距。” 
- 披枷戴锁- 成语解释:见“披枷带锁”。 -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正行时,忽见有十数个和尚,一个个披枷戴锁,沿门乞化。” 
- 披毛戴角- 成语解释:指牲畜。 - 成语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学人不负师机,还免披毛戴角也无?” 
- 戴星而出- 成语解释:戴:头顶着。 
 天没亮就出门了。形容人非常勤劳。-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应诏集・策别》:“夫今为京兆者,戴星而出,见烛而入,早出晚归。” 
- 戴笠乘车- 成语解释: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 成语出处: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 戴高履厚- 成语解释:戴:顶着;履:踩着。 
 头顶天脚踩地。指人活在天地之间。- 成语出处: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第六卷:“夫念臣一介庸愚,遭逢圣代,荷两朝之恩遇,浃体沦肌;际累世之昌隆,戴高履厚。” 
- 戴清履浊- 成语解释: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 成语出处:五代十国・前蜀・杜光庭《都监将军周天醮词》:“伏念戴清履浊,寓世立身,事主奉亲,自家刑国,虽忠贞励节,勤瘁在公,而休祉难臻,愆违易集。” 
- 戴玄履黄- 成语解释:犹戴天履地。 - 成语出处:《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 戴眉含齿- 成语解释:见“戴发含齿”。 -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齿,抱余疚于泉台也。” 
- 戴笠故交- 成语解释:谓贫贱之交。 - 成语出处: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香岩、倦圃,领袖一时。唯时戴笠故交,担簦才子,并与宴游之席,各传酬和之篇。” 
- 戴霜履冰- 成语解释: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 戴发含牙- 成语解释:见“戴发含齿”。 -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骂贼》:“雷海清呵!若不把一肩担,可不枉了戴发含牙人是俺。但得纲常无缺,须眉无愧,便九死也心甘。” 
- 戴角披毛- 成语解释:戴:顶着;披:覆盖在肩上。 
 指兽类或变为牲畜。-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孙谨后日倘有异心,天诛地灭,万劫戴角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