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的成语(共173个)
易地而处
成语解释:换一换所处的地位。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髦《少康、汉高祖论》:“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恰到好处
成语解释:恰:正好。
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成语出处:清・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来处不易
成语解释: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经过了艰苦努力。
成语出处: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处置失当
成语解释:处理问题的方式不适合。
成语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过去家父对列位有些处置失当之处,驱逐你们出了庄子,流落外乡,受了几天苦,委屈了众人。”
锥处囊中
成语解释:囊:口袋。
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打着灯笼没处寻
成语解释: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要错过了,打着灯笼没处寻!”
打着灯笼没处找
成语解释: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要再找我妹妹这么一个人儿,只怕走遍天下,打着灯笼没处找去。”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成语解释:大处:事物的主要部分;着眼:观察。
既要从长远观点去考虑问题,也要从具体事情去做。成语出处:李欣《潜移默化》:“移风易俗,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一碗水往平处端
成语解释:比喻办事公正不偏袒。
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成语解释: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成语出处:《通俗编》卷十三引《平陈录》:“张贵妃权宠,沈后经半年不得御。陈主当御沈后处,暂入即还,谓后曰:‘何不见留?’赠以诗曰:‘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成语解释: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成语出处:《警世恒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准了;若说实话,又惹人怪。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可同患,难处安
成语解释:患:患难;处:相处,交往。
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成语解释:觅:寻找;孙仲谋:孙权。
无处寻找出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了。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远处夸称,近方卖弄
成语解释:夸称:夸奖。
在远近各处夸奖、称颂,炫耀。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6回:“全靠恩官作成,远处夸称,近方卖弄。”
不遑宁处
成语解释:遑:闲暇。
没有闲暇的时候。成语出处:《晋书・桓温传》:“故荷戈驱驰,不遑宁处,前后表陈,于今历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