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的成语(共223个)
离心离德
成语解释:心:思想;德:信念。
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若即若离
成语解释: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斑驳陆离
成语解释: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其它颜色;显得花花搭搭的;陆离:参差不一的样子。
形容颜色杂乱不一的样子。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驳陆离其上下。”
背井离乡
成语解释: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
离开乡里。常指被迫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成语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背井离乡,卧雪眠霜。”
悲欢离合
成语解释:悲:悲哀;欢:欢乐;离:离散;合:团聚。
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成语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寸步不离
成语解释:寸步:极短的距离。
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调虎离山
成语解释: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不即不离
成语解释:即:靠近;离:疏远。
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成语出处:《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万变不离其宗
成语解释:宗:宗旨、目的。
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成语出处:徐特立《抗战给我的机会》:“对任何人,无论相识不相识的,总是一套话。言论有系统,万变不离其宗。”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成语解释: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成语出处: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骨肉离散
成语解释: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成语出处:《诗经・唐风・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离乡背井
成语解释:乡、井:家乡;背:离开。
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我依旧安业着家,他依旧离乡背井。”
生离死别
成语解释: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
成语出处:《陈书・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离合悲欢
成语解释: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成语出处:明・陆采《明珠记・提纲》:“佳人才子古难并,苦离分,巧完成,离合悲欢只在眼前生。”
分崩离析
成语解释: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
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