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内的成语

内的成语(共106个)

  • 陵外

    bào nèi líng wài

    成语解释:暴:残害;陵:同“凌”,侵犯,凌侮。
    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

    成语出处:《周礼・夏官・司马上》:“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

  • 四海之皆兄弟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成语解释: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hǎi nèi cún zhī jǐ ,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成语解释: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成语出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 , 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

    成语解释:举:推荐。
    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 外交困

    nèi wài jiāo kùn

    成语解释:交:同时;一齐;困:陷在艰难困苦之中。
    内部、外部同时陷在艰难困苦之中。

    成语出处:毛泽东《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它给陷于内外交困的美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 外夹攻

    nèi wài jiā gōng

    成语解释: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间内外夹攻,方能取胜。”

  • 忧外患

    nèi yōu wài huàn

    成语解释:忧:忧虑;患:祸患。
    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 色厉

    sè lì nèi rěn

    成语解释: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
    荏:软弱;怯懦。
    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十步之,自有芳草

    shí bù zhī nèi , zì yǒu fāng cǎo

    成语解释:芳草:香草,比喻美德。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炀帝纪》:“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天奇秀!”

  • 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nèi jǔ bù bì qīn , wài jǔ bù bì yuàn

    成语解释:举:推荐。
    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 无珠

    yǎn nèi wú zhū

    成语解释: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 如焚

    wǔ nèi rú fén

    成语解释:焚:烧。
    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 深文周

    shēn wén zhōu nà

    成语解释: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兵部尚书李公神道碑》:“小大之狱,必以情本伦常依法比,不为深文周内。”

  • 视反听

    nèi shì fǎn tīng

    成语解释: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
    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 俱崩

    wǔ nèi jù bēng

    成语解释: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