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的成语(共281个)
招摇过市
成语解释:大摇大摆地走过大街。比喻故意在人多热闹的地方显示声势;惹人注意。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过街老鼠
成语解释: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兽畜》:“《慎子》:‘一兔过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过街老鼠语,似承此而讹。”
闻过则喜
成语解释: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过失、错误。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过而能改
成语解释: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青过于蓝
成语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成语解释: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过目不忘
成语解释: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
成语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过门不入
成语解释: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过其门而不入
成语解释: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文过饰非
成语解释: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饰:掩饰;过、非:过失、错误。
成语出处:唐・刘知幾《史通・惑经》:“期则圣人设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称非以委屈。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是而已哉!”
文过遂非
成语解释: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成语出处:宋・苏轼《论时政状》:“而近日之事,乃有文过遂非之风,此臣之所以愤懑太息而不能已也。”
瞒天过海
成语解释:瞒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谎言和伪装蒙蔽别人以达到目的的欺骗行为。
成语出处:明・阮大铖《燕子笺・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
过五关斩六将
成语解释: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成语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秋风过耳
成语解释: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如风过耳
成语解释: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