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的成语(共113个)
誉满杏林
成语解释:誉:名声;满:充满。
杏林春意盎然。赞扬医术高明。茂林修竹
成语解释:修:长。
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长林丰草
成语解释: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
成语出处:三国・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焚林而田
成语解释: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林下风致
成语解释:同“林下风气”。
成语出处:《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焚林而猎
成语解释: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焚林而畋
成语解释:同“焚林而田”。
成语出处:宋・秦观《李训论》:“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鱼,明年无鱼。”
池鱼林木
成语解释: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
泮林革音
成语解释:《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
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成语出处:《诗经・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
肉山脯林
成语解释: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后比喻宴会的奢侈。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夏》:“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
深山老林
成语解释:见“深山穷林”。
成语出处:秦牧《莽原语丝》:“还有些人,钻到深山老林里找人参、采木耳,摘蘑菇。”
深山密林
成语解释:见“深山穷林”。
成语出处:鲁迅《彷徨・伤逝》:“我看见怒涛中的渔夫,战壕中的兵士,摩托车中的贵人,洋场上的投机家,深山密林中的豪杰。”
见树不见林
成语解释:只看见眼前的树木,却看不到背后的森林。
独树不成林
成语解释:独:单独。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成语出处:《古今乐录》:“梁曲曰: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见木不见林
成语解释: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