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的成语(共113个)
林下风气
成语解释: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把臂入林
成语解释:把:指挽着;林:山林。
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桂林一枝
成语解释: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众议成林
成语解释: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高诱注:“众人皆议平地生林,无翼之禽能飞,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
穷猿投林
成语解释: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
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成语出处:《晋书・李充传》:“穷猿投林,岂睱择木。”
琼林玉树
成语解释:琼:美玉。
泛指精美华丽的陈设。成语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成语解释: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成语出处:毛泽东《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瑶林琼树
成语解释: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太尉神知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酒池肉林
成语解释: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
枪林弹雨
成语解释: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
成语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总总林林
成语解释:形容众多。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独木不林
成语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成语出处: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成语解释: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
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成语解释: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回:“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成语解释:秀:出众;摧:毁坏。
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成语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