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见识的成语(共0个)
一般见识
成语解释: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十三把钥匙都在我手里,我也不和你一般见识。”
及肩之墙
成语解释:及,到达。全句是说墙的高度和肩膀一样高而已。比喻学问或见识浅薄,不及他人。
成语出处:论语子张篇:“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穴见小儒
成语解释:穴:洞孔;穴见:一孔之见。
比喻见识浅薄鄙陋的学者。成语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第六卷:“耳听小士,穴见小儒,不知五五之开方。”
识昧高卑
成语解释:识:见识;昧:昏暗。
不懂得高下尊卑。成语出处: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是知牤俗昏鄙,识昧高下,不可以磨极临,而可以诚义感。”
意度过人
成语解释:意度:见识与度量。
指人的见识与度量不同寻常,超过一般人。成语出处:汉・郭宪《洞冥记》卷二:郭琼东郡人也,形貌丑劣而意度过人。
以却视文
成语解释: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却,通“隙”。
成语出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却视文。越人(扁鹊名)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以郄视文
成语解释: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越人(扁鹊名)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闾巷小人
成语解释: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闾巷,即里巷,泛指民间。小人,平凡人。指乡里中,见识少又平凡的老百姓。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孝行存乎闾巷。”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陛下擢仆起闾巷,南面称孤,此仆之幸也。”
眢井瞽人
成语解释:眢井:枯井;瞽:瞎子。
处于枯井中的瞎子。比喻毫无见识的庸人。成语出处:严复《救亡决论》:“盖非西学洋文,则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将仅得其皮毛,眢井瞽人,其无救于亡也审矣。”
有度有识
成语解释:度:度量;识:见识。
既有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又有广博的学识和主张。成语出处:明・吴惟顺《兵镜吴子十三篇》:详审斟酌,斯为有度有识之将也。
用管闚天
成语解释:从管子里看天。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庄子·秋水》:“是直用管闚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成玄英 疏:“譬犹以管闚天,詎知天之阔狭。
”。庸夫俗子
成语解释:平庸无能,见识浅陋,志趣不高尚的人。
成语出处:宋・魏了翁《水调歌头》词:高氏八千石,驺哄溢街坊。庸夫俗子,夸道锦绣里家乡。
乡曲之见
成语解释:乡曲:乡里,也指偏僻的地方。
形容见识寡陋。通才练识
成语解释:博学多才,见识练达。
成语出处: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之颂序》:“夫其通才练识,赡学多闻,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
仁义礼智
成语解释:仁:仁爱;义:忠义;礼:礼仪;智:见识。
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规范。是儒家的伦理思想。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