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很大的成语(共0个)
不訾之赏
成语解释:形容很大的赏赐。
成语出处:颜氏家训省事:“初获不訾之赏,终陷不测之诛。”
实密似疏
成语解释:看起来好像空隙很大,实际却很严密。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
柱石之寄
成语解释:寄:寄托。
比喻国家委以重任,寄托很大的希望。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
志在必得
成语解释:立志一定要获得。形容想要得到的决心很大。
一语九鼎
成语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
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十不离九
成语解释:十成中已有了九成。比喻把握很大。
成语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六回:不然,那厮趋西门最便,何苦绕道过南山,来此关下乎?小弟此请当十不离九。
海纳百川
成语解释:纳:容纳,包容。
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以死济之
成语解释: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章炳麟《电湘救赵》:“炎公受省宪付托之重,更当以死济之。”
只手擎天
成语解释:擎:举。
一只手能把天举起。形容本领很大。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臾曝言》第111回:“前日令先生陈奏功绩,朕已惊叹为古今未有,今观东宫所奏,方知先生尚未道其十之一二,先生真只手擎天者也。”
峥嵘轩峻
成语解释:峥嵘:特出。
轩:高。
形容气象宏伟,气派很大。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大门外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
杖节把钺
成语解释:杖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权力的象征;钺:古代兵器。
指皇帝授予权力,掌握很大的兵权。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
饮噉兼人
成语解释:噉:吃饭。
喝酒、吃饭比常人多两倍或几倍以上。形容人酒量、饭量很大。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
殷天动地
成语解释:殷:震动。
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很大。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车骑雷起,殷天动地。”
摇山振岳
成语解释:岳:高大的山。
把高山都振动了。形容气势很大。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大开,两边灯火,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
闻名丧胆
成语解释: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成语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八回:“遂在陕西地面三载,绿林贼人闻名丧胆,江湖盗寇望影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