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方的成语(共0个)
以博一粲
成语解释:以:用;博:赢得;粲:笑时露出牙齿的样子。
设法赢得对方一笑,。成语出处:上月印《故事新编》一本,游戏之作居多,已托书店寄上一本,以博一粲耳。 ★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
不可辩驳
成语解释:辩驳:提出论据,进行辩论,以反驳对方的论点。
指理论精辟,证据确凿,使人无法辩驳。阿平绝倒
成语解释: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成语出处:据《晋书・卫玠传》及《王澄传》载:玠好言玄理。琅玡王澄字平子,兄昵称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许,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以弱示强
成语解释:示:显示。
把力量弱小伪装成十分强碱的样子,使对方产生威慑。成语出处:明・刘基《百战奇略・弱战》: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形,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
意领神会
成语解释:领、会:领悟,理解。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成语出处:宋・袁甫《蒙斋集・明月亭记》:予尝中夜以兴,整襟危坐,仰而顾,俯而思,意领神会,默与契合。
乘虚迭出
成语解释:虚:空虚、弱点。
迭:屡次。
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袁绍传》:“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以工代赈
成语解释:赈,救济。全句是说在荒年时,兴办工业或水利工程,让贫民工作赚钱,以代替救济。帮助有困难的人的一种方式,即让对方出劳力工作,再付给他所应得的酬劳,以代替平白的救济。
示弱于人
成语解释: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让人轻视。暴露弱点的用意,一是自暴自弃,二是故意让对方松懈,以便趁机反击。
成语出处:唐书荔非元礼传:“李光弼守河阳,使元礼守羊马城。元礼出战,以敌坚未可以驰,还军示弱怠其意。”
枝枝梧梧
成语解释:指人言语不顺,或说话含糊不清,以敷衍应付对方。又作“支支吾吾”。与“支吾其词”、“吞吞吐吐”义同。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吞吞吐吐,枝枝梧梧?”
以虚为实
成语解释:虚:空;实:满。
军事上迷惑对方,使其难辨虚实、真伪的一种战术。成语出处:《魏书・高恭之传》:御史一经检究,耻于不成,杖木之下,以虚为实,无罪不能自雪者,岂可胜道哉?
以弱为弱
成语解释:本来弱小而愈显示出力量更小的样子,以麻痹对方,寻隙对敌方攻击。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投笔肤谈・敌情》:以强为强者,搏我也;以弱为弱者,误我也。
无可辩驳
成语解释:辩驳: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形容事实确凿,理由充足。置于死地
成语解释:置:安放;死地:无处可走的地方。
把对方置于灭亡的境地。比喻彻底击败对方。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窒隙蹈瑕
成语解释:窒:塞;蹈:踩;瑕:瑕疵。
塞入缝隙,踩住缺处。比喻利用对方的弱点或乘对方的间隙进行活动,乘机谋取自己利益或对付他人。成语出处:西汉・扬雄《解嘲》:“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拙也。”
再拜稽首
成语解释:再拜:拜两次。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成语出处:《仪礼・燕礼》:宾少进,礼辞。反命,又命之。宾再拜稽首,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