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力的成语(共0个)
疑邻窃斧
成语解释: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如同戴著墨镜看东西一样,会使自己看到的事物蒙上一层阴影,以致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力。
成语出处:列子.说符:“人有忘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 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 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列子.说符》中有这样的一则寓言:有一个人丢了斧子,怎么找也没有找到,于是怀疑被邻居家的儿子给偷走了。然后,就仔细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觉得他走路像偷斧子的样子,说话像偷斧子的样子,脸上的表情、动作,没有一样不像偷了自己斧子的样子。 过了不久,他偶然在一个地方发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才想起来是自己前几天干活时忘在那儿了。这时他再看邻居家的儿子,发现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很正常,怎么看也不像偷了自己斧子的样子。
眼高手生
成语解释:眼界高但能力低。
成语出处:清・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体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智尽力穷
成语解释: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
成语出处: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八回:“世充只有一城,智尽力穷,旦暮可克。”
衣架饭袋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事的人。
成语出处:李栋《彩云归》:“对于‘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的衣架饭袋、凡夫俗子来说,佛门也许是个逃离苦海的福地。”
知小谋大
成语解释:指能力太差,不能胜任重大的任务。
成语出处:《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也。”
褚小杯大
成语解释: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眼高于顶
成语解释:眼界高过头顶。比喻眼光锐利,识别能力非常高强。也比喻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十五回:令爱惟聪明,所以能为聪明之事;惟有礼,所以能为守礼之人。故其眼高于顶,所择之人,不惟自己得所,并小女俱得其所。
眼高手拙
成语解释:眼高:眼界很高,观察事物的水平高;拙:低劣,笨。
指人徒有眼力,而实际能力低下。成语出处:清・张谦宜《絸斋诗谈・毛稚黄》:大抵此老学淹才短,眼高手拙,每求甚佳处不可得,辄恨恨不已。
兴云致雨
成语解释:兴云:布下云彩。
致雨:使下雨。
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成语出处:唐・皇甫氏《原化记・陆生》:“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
思虑恂达
成语解释:恂达:通达;思:思索;虑:考虑。
指头脑有识辨能力,思索考虑很通达。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知北游》:邀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
试才录用
成语解释:指根据他人的能力大小给予录用。
成语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弃暇录用。”
善治善能
成语解释:治:管理;能:能力。
形容处理政事善于疏理,遇事善于变通。成语出处:《老子》第八章:政,善治,事,善能。
杀伐决断
成语解释:伐:进攻。
泛指处事作出决断的能力。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若说料理不开,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
荏弱无能
成语解释:荏弱:软弱。
软弱且没有能力。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檠天架海
成语解释: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一折:“我是个出水金精兽,稳情取檠天架海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