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条件的成语(共0个)
种玉蓝田
成语解释:种:栽种,培养;蓝田:今属陕西,以产玉著名。
比喻长得其所。指为缔结良缘创造条件。成语出处:明・杨珽《龙膏记・错媾》:“从今后天长地远,还愿取,还愿取种玉蓝田。”
刖足适履
成语解释: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有斧无柯
成语解释:柯:木制的柄。
有斧子头却没有斧柄。比喻有卓越的才能,却没有借以施展的条件。成语出处: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而并见驱迮,雨绝于天,有斧无柯,何以自济?
用钱因地
成语解释:利用天时,顺应地利。指善于依据客观条件办事。
成语出处:汉・班固《东观汉纪・公孙述载记》: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也。
因陃就寡
成语解释:因:因袭;陋:简陋;就:将就;寡:少。
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成语出处: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因陋就隘
成语解释:因:因袭;陋:简陋;就:将就。
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成语出处: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朽竹篙舟
成语解释: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元晖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箸哺物,此最善喻。”
向阳花木
成语解释:向阳的花木光照条件比较好,春天早早发育。比喻因占有方便的条件而获得利益或照顾。
成语出处:宋・苏麟《断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无面馎饦
成语解释:馎饦:古代一种煮熟的面食,没有面则无从做。
指没有必要条件就办不成事情。成语出处:宋・陈亮《壬寅答朱元晦秘书》:富家之积蓄皆尽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蜀鄙二僧
成语解释: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
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成语出处:《白鹤堂时文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善价而沽
成语解释:善价:价,也作“贾”。
高价。沽:卖,出售。
等着有了好价钱再卖出去。原比喻士人怀才等待时机出来作官。语本《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后比喻等待有了好的待遇或条件才肯出来做事。茅屋草舍
成语解释:用茅草修建的房子。形容住宿条件简陋。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4回:“茅屋草舍,掌柜的不要见笑。”
将陋就简
成语解释:将:用;陋:简陋;就:将就。
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成语出处: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将高就低
成语解释:指地位高的人降低条件俯就地位低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花灯轿莲女成佛记》:要孩儿好,只得将高就低。倘若不依他,孩儿有些失所,悔之晚矣。
假天假地
成语解释:假天:指开天窗;假地:在室内架阁板。
开天窗为室内增添光线,架阁板为子女安顿住处。形容居住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成语出处:宋・陶谷《清异录・居室》:贫者以室不露明,上安油瓦,以窃微光。又或四邻局寒暑,则半空架板版,叠垛箱筥,分寝儿女,故有假天假地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