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错误的成语(共0个)
以昭炯戒
成语解释:昭,明示。炯戒,明显的警惕。全句是说作为明显的警惕。形容拿一件已经发生的事作借镜,警戒世人不可再犯错误。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又申之以炯戒。”
贻误后学
成语解释:后学:后来的学习者。
错误遗留下去,使后来学习的人受到不好的影响。成语出处:《后汉书・蔡邕传》: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贻误后学。
失旦之鸡
成语解释:忘记报晓的雄鸡。比喻失职或犯错误的人。
成语出处:汉・曹操《选举令》:失晨之鸡,思补更鸣。
以责后效
成语解释:责:要求。
对犯法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宽恕处理的决定后,要求其在一段时间内改正其错误。成语出处:《晋书・蔡豹传》:豹欲径进,鉴执不听。协又奏免鉴官,委豹为前锋,以鉴兵配之,降号折冲将军,以责后效。
无诤三昧
成语解释:诤:直言劝人改正错误;昧:昏暗,糊涂。
没有什么争论,什么都马马虎虎。成语出处:《金刚经》:“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宋・胡继宗《书言故事・拾遗》:无可无不可曰无诤三昧。
拭面容言
成语解释: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
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方知嗣伯属襄公。”
饰非掩丑
成语解释:饰:掩饰;丑:丑恶。
掩饰错误和丑恶的行为。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解,又以‘情而不淫’作要,此皆饰非掩丑之语耳!”
失晨之鸡
成语解释:忘记报晓的雄鸡。比喻失职或犯错误的人。
成语出处:汉・曹操《选举令》:失晨之鸡,思补更鸣。
误石为宝
成语解释:误:错误。
把石头误认为是宝贝。比喻真假不辨。成语出处:《阙子・宋之愚人》:宋之愚人得燕石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之。……客见之,俯而掩口,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
无心之过
成语解释:过:过失,错误。
不是有意识犯的错误。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一回:他既不知,也难谴责,此乃无心之过也。
一错再错
成语解释:一次又一次地犯错误。
是非好歹
成语解释:歹:坏。
正确与错误,好的与坏的。指对事情的评价。成语出处:元・贾仲名《双调》:大都来一时事,搬弄出千载因,辨是非好歹清浑。
昨非今是
成语解释:非:不对,错误;是:对,正确。
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成语出处:宋・郭应祥《临江仙・丙寅生日自作》词:“老子开年年五十,依前恁地痴顽。昨非今是有无间。”
自新改过
成语解释:自新:自己重新做人。
改正错误,重新做起。诛故贳误
成语解释:谓严惩故意犯罪的人,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答佞》:“故曰:刑故无小,宥过无大。圣君原心省意,故诛故贳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