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热搜成语
  4. 坏事的成语

关于坏事的成语(共0个)

  • 好心办坏事

    hǎo xīn bàn huài shì

    成语解释:一片好心去为人做事,结果适得其反。

    成语出处: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他倒是想帮忙,却好心坏事,碍了余鱼同的手脚。”

  •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

    chéng shì bù zú , huài shì yǒu yú

    成语解释:成:成就;足:足够。
    指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坏。用于指责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5回:“部里书办们,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

  • 坏人坏事

    huài rén huài shì

    成语解释: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hǎo shì bù chū mén , huài shì chuán qiān lǐ
  • 严如鈇钺

    yán rú fū yuè

    成语解释:鈇:铡刀;钺:古兵器;鈇钺:指刑戮之具。
    指揭发、指斥、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成语出处:明・吴廷翰《贞烈门坊记》:至有若五代之冯道者,历事数君,靦颜就列,使青史诛之,严如鈇钺。

  • 赍盗以粮

    jī dào yǐ liáng

    成语解释:赍,拿东西送人。全句是说把粮食送给强盗。比喻帮助人做坏事,或作有利于敌人的行动。与“助桀为虐”义近。

    成语出处:荀子大略篇:“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齐所以大破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借贼兵而赍盗粮者也。”

  • 以儆傚尤

    yǐ jǐng xiào yóu

    成语解释:儆:警戒;傚尤:效仿过错。
    指处理一个坏人,用来警告那些学著做坏事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傚尤,其亦将有咎!”

  • 严于鈇钺

    yán yú fū yuè

    成语解释:鈇:铡刀;钺:古兵器;鈇钺:指刑戮之具。
    指揭发、指斥、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成语出处:明・吴廷翰《贞烈门坊记》:至有若五代之冯道者,历事数君,靦颜就列,使青史诛之,严如鈇钺。

  • 覆餗之衅

    fù sù zhī xìn

    成语解释:覆:翻;餗:鼎里的食物。
    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成语出处:《晋书・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 欲盖名彰

    yù gài míng zhāng

    成语解释:盖:遮掩;彰:明显。
    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 覆餗之忧

    fù sù zhī yōu

    成语解释:覆:翻;餗:鼎里的食物。
    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成语出处:《晋书・韩伯传》:“于时疆场多虞,宪章罕备,天子居缀旆之运,人臣微覆餗之忧。”

  • 抑恶扬善

    yì è yáng shàn

    成语解释:抑:遏制。
    压制坏人坏事,宣扬好人好事。

    成语出处:汉・刘向《新序》:“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起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 覆餗之患

    fù sù zhī huàn

    成语解释:覆:翻;餗:鼎里的食物。
    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何夔传》注引孙盛曰:“得其人则论道之任隆,非其才则覆餗之患至。”

  • 作歹为非

    zuò dǎi wéi fēi

    成语解释:做各种坏事

    成语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

  • 阴灵不散

    yīn líng bù sàn

    成语解释:阴灵:日的灵魂。
    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作用。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9回:“想是他的阴灵不散,你们到前厅烧张纸儿。”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