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生的成语(共0个)
以昭炯戒
成语解释:昭,明示。炯戒,明显的警惕。全句是说作为明显的警惕。形容拿一件已经发生的事作借镜,警戒世人不可再犯错误。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又申之以炯戒。”
驴生笄角
成语解释:笄: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
驴子长角。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做哥的才入门便嗔便骂。做嫂嫂的又道是,你发迹,瓮生根驴生笄角。”
一差百错
成语解释: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你实说便罢,不然,有一差二错,就在你这两个囚棍子身上。
时移世换
成语解释:时移:时代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世事也发生了变化。成语出处:明・瞿佑《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湖山如故,风景不殊,但时移世换,令人有黍离之悲。
一差两误
成语解释: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若留在此,又恐一差两误,这尸首无处出脱,被地方晓得,弄出事来,性命不保。
一阳来复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成语出处:宋・王炎《满江红・至日和黄伯威》词:恁是一阳来复后,梅花柳眼先春发。
一阳复始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成语出处:清・李雨堂《万花楼》第三回:转眼又是一阳复始,家家户户庆贺新年,独有那公子母子寂寥过岁。
治不忘乱
成语解释: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动乱。
成语出处:《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云集雾散
成语解释:云聚集,雾消散。形容变化时刻都在发生。
成语出处:汉・班固《西都赋》:“朝发河海,夕宿江汉,沉浮往来,云集雾散。”
月晕础雨
成语解释: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
月亮出现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潮湿就要下雨。比喻事物发生变化的前兆。成语出处:宋・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羽换宫移
成语解释:羽、宫: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五第一音级。
指乐曲变调。也指事物的内容已经发生变化。成语出处:宋・周邦彦《意难忘・美人》词: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阴霾密布
成语解释:阴霾:空气中浮沉多而浑浊。
比喻形势险恶或将要发生重大事件的郁闷气氛。成语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正如光风霁月的青空,忽然阴霾密布。”
因变制宜
成语解释:变:突然发生的事件。
根据突然发生的事件,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成语出处:《汉书・江充传》:充因自请,愿使匈奴。诏问其状,充对曰:‘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
烟火之警
成语解释:烟火:烽火。
烽火的警报。指发生战事。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言谈自若
成语解释:自若:跟平常一样。
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不改常态。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后汉书・孔融传》: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