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物的成语(共0个)
一镬之味
成语解释:镬:无足的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尝一点就知道全鼎食物的味道。比喻从已知的一部分,可以推知全部。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乞诸东郭
成语解释:东郭,东边的外城。全句是说向在东城外祭祖的人讨酒食吃。比喻人非常落魄,向人乞讨食物。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及至东郭墦闲,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衣单食缺
成语解释:衣裳单薄,食物缺少。形容生活困苦。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
蚁膻鼠腐
成语解释:蚂蚁喜欢吃腥膻的食物,老鼠喜欢吃腐败的食物。比喻趣味低下。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寄高上尚书》:“其高者则激昂于文章气节之域,而其下者则遂沉酣濡首于蚁膻鼠腐之间。”
一食三起
成语解释:原指周公旦勤于接待来客,吃饭时,三次吐出食物急于迎客。形容殷勤待士。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疾味生疾
成语解释:疾味:能导致疾病的食物。
吃了能导致疾病的食物必然得病。比喻恶有恶报。成语出处:《国语・楚语下》:吾闻国家将败,必用奸人而嗜其疾味。
覆餗之衅
成语解释:覆:翻;餗:鼎里的食物。
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成语出处:《晋书・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覆餗之忧
成语解释:覆:翻;餗:鼎里的食物。
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成语出处:《晋书・韩伯传》:“于时疆场多虞,宪章罕备,天子居缀旆之运,人臣微覆餗之忧。”
覆餗之患
成语解释:覆:翻;餗:鼎里的食物。
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何夔传》注引孙盛曰:“得其人则论道之任隆,非其才则覆餗之患至。”
义浆仁粟
成语解释:旧指施舍贫民的食物。
成语出处:清・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易缠头之金,义浆仁粟不匮矣;辍秉烛之晷,读书治生有余矣。”
珠翠之珍
成语解释: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植《七启》:“山鵽斥鷃,珠翠之珍。”
中心如噎
成语解释:中心:心中;噎:食物塞住嗓子。
心中好像哽咽。形容非常悲哀。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珍味佳肴
成语解释:在味觉和嗅觉上极令人喜欢的食物。
珍馐美馔
成语解释:馐:滋味好的食物,馔:饭食。
珍贵而味道好的食物。亦作“珍羞美味”。成语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五回:“吃惯了珍馐美馔凤髓龙肝,回头再吃这些家常饭,冯保觉得真是特殊的享受。”
珍羞美味
成语解释:珍贵的食物。珍重而鲜美的食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席上珍羞百味,笙歌两行,自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