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热搜成语
  4. 失去的成语

关于失去的成语(共0个)

  • 胡孙入袋

    hú sūn rù dài

    成语解释:胡孙:同“猢狲”,猴子。
    猴子进了口袋。比喻中计而行动失去自由。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梅圣俞诗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初受敕修《唐书》,语妻曰:‘吾之修书,可谓胡孙入布袋矣!’妻曰:‘君之仕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 失鹿共逐

    shī lù gòng zhú

    成语解释:失:失去;鹿:指帝位;逐:追赶。
    失掉帝位,天下大乱,人人争着追逐。比喻失去政权后,天下大乱,各路英雄争夺帝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失林之鸟

    shī lín zhī niǎo

    成语解释:失去树林的鸟儿。比喻无处藏身与生活。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何乃进不偶用,退不获安,呼吸若穷池之鱼,行止比失林之鸟,忧伤之心,不能亡已!”

  • 智以利昏

    zhì yǐ lì hūn

    成语解释: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
    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成语出处:晋・孙绰《答许询诗》其二:机过患生,吉凶相拂;智以利昏,识由情屈。

  • 战栗失箸

    zhàn lì shī zhù

    成语解释:战栗:恐惧的样子;箸:筷子。
    害怕得连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吓得失去了常态。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 欲令智昏

    yù lìng zhì hūn

    成语解释:欲:欲望,贪欲;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
    因贪心太大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自古道欲令智昏,贾琏只顾贪图二姐美色,听了贾蓉一篇话,遂为计出万全,将现今身上有服,并停妻再娶,严父妒妻种种不妥之处,皆置之度外了。

  • 虚实失度

    xū shí shī dù

    成语解释:失度:失调。
    虚与实失去平衡。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力命》:“一曰矫氏,二曰愈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

  • 罔极之哀

    wǎng jí zhī āi

    成语解释:罔:无,没有;极:尽头;哀:悲哀。
    哀伤以了极点,没有更悲哀的了。指失去父母的悲哀。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远慕《鹿鸣》君臣之宴,中咏《棠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

  • 神龙失埶

    shén lóng shī zhì

    成语解释: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 神色张皇

    shén sè zhāng huáng

    成语解释:张皇:惊慌,慌张。
    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同“神色仓皇”。

    成语出处: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七十六回:“正在无可奈何,只听得楼梯上一阵脚步声音,当差的已经回来,和那先去的李升一同走了进来,神色张皇,满头流汗。”

  • 神色仓皇

    shén sè cāng huáng

    成语解释:仓皇:惊慌,慌张。
    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明・余邵鱼《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四回:“臣观其神色仓皇,必然此事在心故也。”

  • 神魂失据

    shén hún shī jù

    成语解释:神魂:神志;据:依托。
    形容神志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是夜多浑虫醉倒在坑,二鼓人定,贾琏便溜进来相会,一见面早已神魂失据!”

  • 日月无光

    rì yuè wú guāng

    成语解释: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极其黑暗。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所谓白日陆沉,日月无光,人鬼不能见也。”

  • 人之云亡

    rén zhī yún wáng

    成语解释:人:贤人;云:助词;亡:失去
    贤人死亡了。旧时用来怀念那些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瞻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 屈节辱命

    qū jié rǔ mìng

    成语解释: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成语出处:《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