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热搜成语
  4. 形式的成语

关于形式的成语(共0个)

  • 形式主义

    xíng shì zhǔ yì

    成语解释:给予形而上学的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种哲学。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 遗物识心

    yí wù shí xīn

    成语解释: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

    成语出处:晋・陆机《赠冯文罴迁丘令》:“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

  • 遗形去貌

    yí xíng qù mào

    成语解释: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与陶孝若书》:“然一相识,而遂遗形去貌,又非浅浅者可同年轮也。”

  • 纸扎老虎

    zhǐ zhá lǎo hǔ

    成语解释:比喻夸张声势,只有形式没有实力。又作“扎老虎”、“纸糊老虎”。形容只有夸张的声势,没有实力。

  • 事同虚设

    shì tóng xū shè

    成语解释:形式上具备了某种设置,实际上并不起作用。

    成语出处:唐・李德裕《条疏太原以北边备事宜状》:把头烽内并未添兵镇守,事同虚设。

  • 视为具文

    shì wéi jù wén

    成语解释:具文:指徒有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一纸空文。
    形容面对法规法令、文书条款等,仅将其看作一纸空文而全然不加以执行、实施。

    成语出处:《汉书・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漫,以避其课。

  • 遗物忘形

    yí wù wàng xíng

    成语解释:泯灭物我界限,谓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成语出处: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 不脩边幅

    bù xiū biān fú

    成语解释: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亦作“不修边幅”。

    成语出处: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肆欲轻言,不脩边幅。”《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不脩边幅,谓人不饰仪容。”

  • 主文谲谏

    zhǔ wén jué jiàn

    成语解释: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
    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成语出处:《毛诗序》:“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献鸠放生

    xiàn jiū fàng shēng

    成语解释: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 喜笑怒骂

    xǐ xiào nù mà

    成语解释: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三教一体

    sān jiào yī tǐ

    成语解释: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一体:一家。
    旧时认为三教形式不同,但同是一个本源。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五回:金丹舍利同仁义,三教元来是一家。

  • 改头换尾

    gǎi tóu huàn wěi

    成语解释:指改变原来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而实质内容不变。

    成语出处:唐・彦惾《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下卷:“增加卷轴,添足篇章,依傍佛经,改头换尾。”

  • 盖头换面

    gài tóu huàn miàn

    成语解释: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答王南江提学书》:“仆窃诵吾兄前后见惠两书,知吾兄痛惩既往之悔,直欲洗刷肠胃,不肯若世之盖头换面做好人者。”

  • 独开生面

    dú kāi shēng miàn

    成语解释:开生面:呈现新的面目。
    指独创新的风格或形式。语本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笔下开生面。
    ”。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