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受到的成语(共0个)
不德而功
成语解释:不:无;德:德行,才能。
没有才能却受到奖赏。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
贻误后学
成语解释:后学:后来的学习者。
错误遗留下去,使后来学习的人受到不好的影响。成语出处:《后汉书・蔡邕传》: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贻误后学。
移祸枯桑
成语解释:比喻甲方直接受害,乙方也不免受到牵连。
不挑之祖
成语解释: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成语出处:清・宋育人《三堂诗品》:“高适达夫七古,与岑一骨,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挑之祖。”
化及冥顽
成语解释:冥顽:愚昧。
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意夺神骇
成语解释:意夺:意志消沉;神:精神。
人的意志消沉,精神受到严重创伤。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个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一惊非小
成语解释:受到的惊恐不小。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6回:“灯笼灭了,包袱也不见了,这一惊非小。”
尸位误国
成语解释:误:使受损害。
指占着职位不做事,使国家受到损失。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揭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
尸位病民
成语解释:尸位:居位而不做事。
占着职位而无所作为,使人民受到损害。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
一夕数惊
成语解释:形容灾祸频仍,一个晚上受到多次的惊吓。
数:(ㄕㄨㄛˋ)多次。以噎废飡
成语解释: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
衣冠优孟
成语解释:春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王受到感动。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指登场演戏。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衣冠优孟,最易动人,而淫戏靡靡,有声有色。”
作鸟兽散
成语解释:形容一群人慌乱的散开,好像鸟兽受到惊吓向四面八方逃逸一样,毫无秩序可言。
成语出处: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今无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脱罪归报天子者。”
知己之遇
成语解释:遇:待遇。
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形容受到赏识。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吾以羁旅亡命,受齐侯知己之遇,今日不能出力,反害偻堙,殆天意也!”
振聋启聩
成语解释:聩:耳聋。
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创办一个《民心日报》,想在舆论方面,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